节点文献
小班一日生活中融入食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编辑部邮箱,
2021年09期
[给本刊投稿]
主办: 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吉林省长春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1477
CN: 22-1096/G4
邮发代号: 12-164
投稿邮箱: xdzxxjy@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
曾用刊名:东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
创刊时间:1985
【关键词】小班幼儿;一日生活;食育教育
《指南》中指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阶段的首要任务。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克服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习惯,将对幼儿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开展“食育”教育的实践研究,旨在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通过各种满足幼儿身心需要的实践活动,帮助幼儿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意识,养成科学健康的、可持续的饮食习惯。
一、小班开展食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1.食育教育对幼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幼儿期是儿童身体发育的起始阶段,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之一的健康领域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被单独列出,说明了健康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然而,学龄前儿童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需要充足的营养促进及身心的健康发展,良好的进餐习惯能够给幼儿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因此,对幼儿进行食育教育至关重要。
2.小班家长更重视幼儿食育教育方面的培养。
相对于中大班,小班幼儿家长更重视孩子在园的“吃喝拉撒睡”等生活习惯问题,经常会有家长询问老师:“今天的番茄明明爱吃吗?”“我家宝贝今天午饭吃光了吗?”“我家XX吃饭习惯不是很好,麻烦老师在幼儿园多多引导。”诸如此类的问题是目前家长最关心的事情,对幼儿进行食育教育是大部分家长的心声。
3.小班是对幼儿食育教育的关键期。
蒙台梭利提出,儿童发展有其关键时期,2.5岁-3岁是立规矩的关键期,1-4岁是秩序的敏感期,而小班的幼儿恰是处于这个阶段内。小班刚入园,刚从家庭转到集体生活,从需要人照顾的婴儿期转入独立自主幼儿期。进餐中自主感的建立,生活自理的提高,礼仪的规范需要教师正确引导,而且相对中大班,小班发展水平处于较低的阶段,更喜欢模仿,有较强可塑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对各个年龄段都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其中对于3-4岁的幼儿的教育目标是:“在提醒下,饭前洗手,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愿意饮用自开水,不贪喝饮料。”
因此,向小班幼儿传授健康饮食的知识和进餐行为规范都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效果,所以小班正是进行食育教育的关键时期。
二、小班幼儿进餐时存在诸多问题
经过小班一学期的观察和家长反映孩子在家进餐情况,小班幼儿进餐习惯存在很多问题:幼儿餐前洗手方式不正确,不能独立进餐,进餐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愿与他人分享食物,进餐中坐姿不正确,挑食偏食现象严重,餐后餐桌和地面留有很多饭菜,餐后不主动漱口等。另外,家庭缺乏培养幼儿进餐习惯的意识。比如“5+2=0”的现象:在幼儿园五天中,老师好不容易帮助幼儿改掉一些不良进餐行为,回家后过完周末,回到幼儿园又全部回到零点,家园联系存在问题。
三、小班幼儿食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开展绘本教学,浸润饮食教育。
每到午餐的时候,总会有孩子皱着眉头说:“老师,我不喜欢吃这个菜。”挑食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此,我们从幼儿的生活出发,结合绘本开展了一系列“食育”教学活动。例如,很多幼儿不爱吃早餐,教师就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集体活动《早餐桌旁》。富有感染力的图画和文字,弥漫着早餐的香气和家人享用早餐时的温情,使孩子们对早餐更为期待,参与性大大提高。小班幼儿对制作食物的兴致往往不太高,对此我们集体阅读绘本《甜美的面包》,通过阅读了解美味面包的制作过程,引发了幼儿制作面包的冲动。孩子们和厨师一起,按照程序制作、享用面包,带来了心理及情绪的满足。
还有很多的绘本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例如:绘本《我自己来》、《自己吃饭真好》、《爱吃水果的牛》都能激发幼儿独立进餐的能力;绘本《我要洗手》、《干净的手和洁白的牙齿》等都借助故事使幼儿明白洗手、 漱口的重要性;《虫蛀牙再见》则轻松、幽默地帮助孩子们树立起口腔卫生的观念;《小小餐桌礼仪书》、《嘘!小声点儿!》等绘本使幼儿初步产生正确的就餐礼仪意识。
(二)开展种植课程,探究食材奥秘
“食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让孩子在亲手种植的过程中加深对健康、营养食品的了解,增进对健康、营养食品的认识和情感,从而克服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我们将种植活动纳入到了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围绕种植开展了丰富的活动。我们在幼儿园的种植园,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收集了萝卜、向日葵、蚕豆、小麦、黄瓜等种子,在适宜的时令播种。我们给每个孩子提供了观察记录本,孩子们每日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及时用绘画或照片的方式记录。我们还提供了洒水壶、小铲子、小木棒等工具,引导孩子给植物浇水、除草、松土,为植物测量高度等,在细致的照顾中,增进对植物的关爱之情。
在种植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发现很多的问题,如“小麦的叶子怎么黄了?”“萝卜的叶子为什么有很多小洞?”我们利用集体活动引导孩子们讨论解决,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粒种子从发芽到长成,是需要我们细心照顾,付出诸多努力的。到了收获的季节,我们将萝卜、小麦、蚕豆等投放到班级的生活区,孩子们剥蚕豆、剥瓜子,用石磨磨小麦粉,通过亲身体验食物的种植、制作过程,理解了食材的原型, 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增进了对食物的感恩之心,多数孩子能主动克服挑食的坏习惯。
(三)开展区域活动,丰富生活体验
对于孩子而言,洗菜、择菜、揉面、捏团、切菜等,这些做饭的所有环节都像游戏一样有趣,因此每周的生活体验室活动,成为孩子们最期盼和最喜爱的活动。生活体验室内摆放了食物制作的图示板,上面张贴了制作所需要的食材、用具和详细步骤图,采用照片标记、写真流程图等方式展示,孩子们看着纸板,就知道自己现在做的是哪一步,下一步该做什么,便于自我学习。我们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能力水平,分别进行不同的活动内容。小、中班开展择菜、剥豆、煮蛋、做汤圆、制作水果沙拉等相对简单的活动,大班孩子制作一些较复杂的食物,如冰皮月饼、创意馒头、鸡蛋饼等。学习烹饪的过程是一次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全方位的体验,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动手扮演“小厨师”和小伙伴一起制作食物,加深了对食物的认识,有利于纠正偏食的坏习惯。
食育教育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改善小班幼儿挑食、偏食、厌食等不良习惯,还有助于幼儿掌握食物知识、形成基本进餐礼仪等,对于小班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班幼儿的综合素质。,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食育教育,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艳,李想.食育教案绘本化对推进我国学龄前儿童食育的研究[J].经济师,2019(10)
[2]王佳璐,王婷,李寒寒.日本绘本食育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7(31)
- 【发布时间】2021-9-9 12:44:52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