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正确看待说谎的幼儿
编辑部邮箱,
2020年07期
[给本刊投稿]
主办: 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吉林省长春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1477
CN: 22-1096/G4
邮发代号: 12-164
投稿邮箱: xdzxxjy@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
曾用刊名:东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
创刊时间:1985
【关键词】 幼儿 说谎?认识?干预
当今社会健康的儿童将是最宝贵的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直以来,无论是幼儿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过分注重智力开发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产生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
在对本班幼儿的日常行为观察和教育中发现:有的幼儿性格过于内向,表现出胆小,不善言语,缺乏自信;有的幼儿由于长期受家长的溺爱而任性、霸道、受不了挫折,唯我独尊与人格格不入。个别幼儿甚至带有问题行为,或蛮横无理,或依赖退缩,或说谎……等等。
例如:说谎似乎是孩子的通病,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犯的一种错误。而我们要做的是努力探寻孩子撒谎的目的,并检查自身是否在无意中为孩子的撒谎起了引领和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此在这一阶段,正确对待和干预幼儿说谎行为,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正确认识幼儿说谎现象
说谎是幼儿期表现出的一种常见现象,德国教育学家施鲁克教授说:“孩子第一次有意义的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进步,孩子说谎标志他有了想象力,开创性的行为与周围环境打交道。大部分幼儿会把现实和想象混在一起编出些谎话来。丰富的想象力正是3~6岁幼儿心智发展的特征之一,然而他们尚无能力完全分辨想象和事实之间差距。加上孩子喜欢的卡通常是想象力发挥的极致,许多夸张的动作行为使幼儿信以为真,把想象当事实。
孩子说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孩子渴望独立的一个标志,因此大人应平静的、坦然的面对孩子的说谎,正确的引导幼儿摆脱说谎、学会真实。
编瞎话,真的其乐无穷?
(一)无意识说谎
这种说谎类型主要指说谎者没有什么筹划,也没有什么目的,而是把某些幻想或错觉当成现实向人述说。
1.因想象而说谎
他们的吹嘘可能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幼儿在三四岁的时候,见闻比较广泛,感情比较丰富,语言能力逐渐发达,容易陷入多姿多彩的幻想中,而且时常把想象和现实混同起来,说出想象的东西表达自己的渴望。比如,我家的电冰箱有房子那么大;我在家里见过大象、熊猫。前者可能是贪吃,后者可能是想到动物园。再如:我妈妈是白雪公主;我爸爸开的桑塔纳车有10个轮子;这类说谎是由于幼儿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关系,自己想象中的事实与真正的事实混淆在一起,把想象当作现实。我们要分析这些话的原因,进行解说、纠正,还可适当的满足孩子的愿望。
2.因遗忘而说谎
另外还有一种遗忘式说谎,对经历过的事情张冠李戴,记忆不准确,造成说话不真实。如:儿童节那天,妈妈给欣欣买了一条新裙子,几天之后,她跟别人说的时候,她却说裙子是爸爸给她买的。
(二)有意识说谎
了类似这样的谎言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编制的谎言,以掩盖事实真相。有意说谎也分消极和积极的区别。
1.积极性的有意说谎-----想博得赞赏而说谎
孩子都喜欢听好话,都愿意得到爸爸、妈妈、老师和其他人的夸奖。因此我们平时提到的“善意的谎言”,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成人身上,也会发生在孩子身上,他们有时为了博得他人的赞赏,会用说谎的方式取悦于父母、老师、同伴。
孩子的这一行为上的谎言有时是为了博得他人的赞赏,会用说谎的方式取悦于父母、老师、同伴。
我们该思考这种行为背后,是不是我们制造了这样的行为……听听孩子的心声是多么的重要。
2.消极性的有意说谎------出于自我保护而说谎
这种说谎行为,性质十分恶劣,对孩子以后的人生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少家长都遇到这样的事,孩子打坏或弄坏了东西,常常推到小动物或别人身上,或者干脆装着不知道不承认是自己干的,这事实上是趋利避害,保护自己,逃避大人的惩罚和训斥,面对这种情况,大人千万别一个劲的盘问孩子,那样只会使幼儿把谎话编得越来越圆。我们应当为孩子创造一种说真话的宽松环境,告诉孩子人都会犯错,应当勇敢的承认,下次注意了就行了。如:宝宝为了让妈妈周末带他出去玩,故意夸大自己在幼儿园的良好表现,甚至为了突出自己而贬低别的小朋友,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宝宝主动承认错误,并向小朋友道歉,以后类似的事再也没发生过。
二、如何采用适当的方式干预孩子说谎
透过对说谎现象的简单剖析,我们可以看到:说谎有内容和性质区分,所以应区分对待说谎的孩子。
对于有意说谎行为,教师家长应足够重视,可采取如下措施:
(1)让“环境”变得轻松愉悦。儿童说谎,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家长的严格要求有关。如果教师责备过多,惩罚过多,儿童就会为躲避批评、惩罚而说谎。因此要防止幼儿说谎,在教育方法上要做到爱而不溺,教而有方。
(2)让“方式”变得心悦诚服。当着儿童的面,追究到底的决心。不过在追查事实真相之前,应单独与儿童谈话以便了解他说谎的动机和方式,内容选择的过程,并再次给儿童机会考虑说辞。对于孩子的第一次说谎,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教育得法,就可以使他以后不再撒谎,如果第一次未抓紧或留有后遗症,以后再纠正就很困难。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怎么做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参考文献】
[1]孙永霞,刘晶波.儿童说谎行为研究综述[J].儿童教育(教育科学),2010(3):49-50.
[2]卢乐珍.儿童道德启蒙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395-401.
[3]徐芬,荆春燕,刘英,包雪华.交往情景下个体对说谎的理解及其道德评价 [4].心理学报,2002,34(1):74—80.
[5].中华人民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2012.08;
- 【发布时间】2019-8-9 12:44:52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