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在自然角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编辑部邮箱,
2020年07期
[给本刊投稿]
主办: 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吉林省长春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1477
CN: 22-1096/G4
邮发代号: 12-164
投稿邮箱: xdzxxjy@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
曾用刊名:东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
创刊时间:1985
一、创设自然角种植探究环境
创设开放的、宽松的种植环境,使幼儿大胆地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新的经验。
1.物质环境的创设。
陶行知先生说:“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才会有丰富的收获……”在“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在班级内设自然角,供幼儿进行探索研究。自然角的植物是幼儿自己从家里带过来的种子并亲自种植,幼儿们对此很感兴趣,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变化很是敏感好奇。在自然角种植过程中,教师采取集体、小组、个人等形式,带领幼儿走进植物的世界,通过各种观察、记录、做实验等让幼儿自主探究、学习。
除此之外,我们幼儿园也是花草树木的乐园,园内共栽种了各种植物60余种,且在每种植物的旁边都有一块介绍此植物的牌子,利于幼儿认识各种植物的名称和生长情况。幼儿可在自由活动时间里自发去观察、记录、探究,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更利于幼儿思维的清晰性、探究的准确性。事实证明这样的形式充分给予了幼儿探究的空间与时间,真正发展了幼儿的探究能力。
2.精神环境的创设。
教师以及家长及时根据时代的变化转变观念,为幼儿创设安全的自主探究氛围。教师和家长们要将自己的角色界定为幼儿的支持者,了解并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幼儿“异想天开”的权利,客观对待幼儿的“出错”;寻求幼儿的真实想法和认知水平,避免因误解而伤害到幼儿、挫伤幼儿的探究积极性;尊重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兴趣、探索、发现和解释;充分肯定每个幼儿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起到榜样作用,时刻保持探究的激情、表现出对种植活动的热爱,以情绪感染幼儿、以行动引导幼儿、以言传身教来培养孩子自主探究能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幼儿大胆地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新的经验。
二、种植过程中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儿童是在亲自“做”的活动中掌握经验的,那么教师就应积极地鼓励儿童去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进而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我园利用种植园地,让幼儿在自己种植的过程中,渗透上述教育思想和观点,并将其有机整合。
1.播种,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要有了兴趣就能刺激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种植活动中来。如何引发幼儿对种植的兴趣呢?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播种为起点来激发幼儿对种植的兴趣。和孩子们一起来到自然角中观察,让孩子们讨论:种什么?接着给足时间让孩子们去考虑、收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几天后大家一起再来交流,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了许多资料后再一起商讨决定种植。这些种子怎么种下去呢
2.观察,推动幼儿的探索。
植物的生长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幼儿观察、照顾、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所以这个过程就蕴涵许多可以让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
激发孩子的提问行为。孩子们在观察照顾植物的时候,会提出许多问题,例如“为什么花生和黄豆一起种下去的,黄豆就没发芽呢?”“为什么有的地方土很松,有的地方土很硬?”“下大雨了,植物宝宝会被淹死吗?”等等。在一个个问题产生后,孩子们有了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种植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探究方法
种植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神奇有趣。教师要充分发挥种植活动的魅力,巧妙地组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1.开展小实验,学会基本的探究方法。
结合种植过程的进展,引导幼儿用这样的形式进行探究:观察到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解释——制定实验方案并实施——验证设想、形成结论。例如:在种植豌豆时,孩子们发现豌豆很久都没有发芽,我们先请幼儿针对自己发现的现象自由讨论、猜想、记录。接着引导幼儿说说怎样证明自己的猜想?幼儿做实验:明确实验的几个环节,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等。经过探究,孩子发现豌豆种子质量差、土质不适宜、没有水分等是导致豌豆不发芽的原因,豌豆的长势与日常管理(营养、浇水、光照)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幼儿观察的敏锐性、细致性、顺序性,图式记录的能力、表述交流、预测推断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锻炼。
2.通过对比性种植,让自主性探索更具有挑战。
对比种植能让幼儿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广阔和奥妙,体验到探索的无限乐趣,使幼儿对种植活动充满了期待,最终开阔了幼儿的视野,使幼儿学会探索的思路和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了交流合作意识,使幼儿的探索能力迅速发展。例如:在“蚕豆安家”种植活动中,幼儿先进行大胆设想,分别把蚕豆的家安在水里、土里,孩子们通过网络获得了相关的信息(不同土质中蚕豆的发芽顺序是水-土),而小组合作种植后孩子发现结果是有差异的,孩子的实验结果是往土里勤浇水小组的蚕豆发芽得快,但是之后发芽的速度又比在水里的慢。对比种植的全面交流,使探索式学习成为可能。
四、区角探究活动,满足幼儿个体探究的需要
幼儿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教学活动是不够的。在班级除了开设自然角外,还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相关的科学、美工等区角活动,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给每位幼儿的自由探索提供随时的、后续的、延伸的条件,随时满足幼儿个体探究的需要。
综上所述,我们将农村多彩的种植微缩搬入幼儿园课程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探究兴趣浓厚并初步掌握了有目的地观察、以图象和数字结合等幼儿特有的方式记录、长期追踪记录植物生长情况,比较分析等一些简单的探究技能和方法,幼儿知道了如何学习、如何探索、如何面对挫折,培养了他们积极学习的态度,获得更多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相信通过多形式种植活动的有效开展,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一定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 【发布时间】2019-8-9 12:44:52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