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课堂效率
编辑部邮箱,
2019年03期
[给本刊投稿]
主办: 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吉林省长春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1477
CN: 22-1096/G4
邮发代号: 12-164
投稿邮箱: xdzxxjy@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
曾用刊名:东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
创刊时间:1985
关键词:音乐艺术; 教学效率; 新课导入; 教学语言; 小组合作; 课堂小结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以各种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音乐是一门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和信息技术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进而创造音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和健康发展,这样才能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质量。在此,本文以歌曲《丢丢铜仔》教学为例,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一、设计精彩的导入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的确,一节好的音乐课,新课导入非常重要,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导入方法,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如歌曲《丢丢铜仔》导入,我让同学们屏住呼吸,然后播放背景音响材料,接着让同学们模仿火车汽笛声音,这样,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同时我加大了模仿难度,让同学们模仿火车行进中有节奏的声音,看谁模仿的最好,结果同学们模仿的都很好,最后我深情地地对同学们说:“我感受到你们的火车开动得既欢快又有气势。可是在交通不方便的台湾山区,山里的孩子们迎接第一辆火车进山会是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山里孩子迎接火车的喜悦之情吧!”这样很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运用生动的语言带入情境
语言是人们情感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音乐课堂教学情境教学的重发手段之一。说话抑扬顿挫、眉飞色舞的人,不可否认,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被感染其中,所以生动的语言可以让人兴奋自如,而枯燥的语言会让人了无生气,毫无活力。在音乐教学中,身为老师的我们在语言方面就要生动形象,要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激情,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度语的设计,使环节之间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如:为了让学生感受《丢丢铜仔》的意境,我问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山里孩子喜悦之情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更美妙的音乐世界吧!”,同学们能很好的把山里孩子喜悦之情带进我们的课堂,春风得意,笑容满面。“同学们要是把课堂学习难度再加大一点你愿意吗?你有信心吗?好,我们一起走进二部轮唱的学习!”过渡环节时,练低声部的同学非常来劲,剩下的同学你们甘于示弱吗?“那好,我们来学习高音部吧!”“同学们,大家学得真棒。快乐吗?好玩吗?下面我们将进入学习的高潮部分,希望大家快乐投入吧!”
三、通过小组合作以加深理解深度
初中音乐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倡导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使学生加强自力锻炼,达到疑难能自行解决,是非能自己分辨,斗争能自奋,攻关能自勉的主动境界。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掌握知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深度。例如,在本堂课的第三个环节为歌曲编配打击乐曲伴奏时,我设计了一个“寻找合作伙伴”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寻找另一小组合作,这样一小组寻找用手中的打击乐器(手铃和铃鼓)或自己创编的声势动作为另一小组二声部演唱做伴奏,另一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演唱二声部,再让其他小组根据轮唱的音准、节奏、音色的统一和打击乐器的编配及伴奏进行评比打分,使我们知道哪儿做的好,哪还有不足,通过反复练习和探究,使我们音乐能力都有所提高。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我校的教学特色: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展示。
四、重视课堂小结以渗透德育教育
如今许多的音乐教师,比较重视课堂的开始,往往忽略课堂的结尾,其实,音乐教学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音乐之外,德育教育是音乐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的小结,点出在本节课中我们懂得了什么?有哪些环节还做的不够好?受到了哪些教育?今后我们应如何做等。对于这堂课我们可以这样小结:今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了台湾民歌《丢丢铜仔》,虽然只有简单的两乐句,但是它的旋律却是那么活泼、优美,可以反复吟诵,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到我们的民歌是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演唱的语音语调很有特色,而且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更加说明了我们的民歌就是在人民生活中产生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曲。希望同学们能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留意并收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与老师同学分享,丰富我们的音乐生活。
以上仅是我在歌曲《丢丢铜仔》教学中得到的一些体会和感想,在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爱学、乐学并学有所获。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音乐体验的情感,提高学生音乐基本功和音乐素养。
- 【发布时间】2017-4-9 12:44:52
- 【点击频次】5